岁月流金,华章日新。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年终岁首,回望刚刚过去的半个月,全市上下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2025年的到来。
2024年,是攻坚“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25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
上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牢记殷殷嘱托、抢抓战略机遇、扛起改革担当,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沿海开放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01 干字当头,争创一流
谋发展如谋战局。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方能制胜。元旦前夕,南通各县(市、区)党委纷纷召开全会,锚定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目标,绘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新蓝图。细究各地全会,“稳中求进”“干字当头”“奋勇争先”……成为关键热词。
海安提出,坚定信心谋发展,鼓足干劲勇争先,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强调要深挖需求潜力,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要聚力产业提升,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要扩大改革开放,不断厚植区域发展优势;要突出城乡融合,建设更高水平美丽海安;要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强化防治并举,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如皋提出,跨江向海谋突破,向新提质走在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皋新实践行稳致远。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在推动经济进中提质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改革赋能,在激发跨江融合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创新引领,在促进产业向质而行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在夯实有效投入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一体均衡,在赋能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人民至上,在增进民生普惠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系统施策,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如东提出,改革向新勇争先,耕海图强立潮头,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行稳致远。强调要向“新”聚力,推动改革创新更富活力;向“海”图强,推动海洋经济更快突破;向“高”攀升,推动经济质态更加优化;向“优”布局,推动城市建设更具品质;向“强”迈进,推动乡村振兴更显成效;向“美”发力,推动生态本底更为坚实;向“质”提升,推动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向“稳”而行,推动治理效能更大提升。
启东提出,澎湃蓝色动能,打造海洋强市,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强调以海聚能,在激发创新裂变上构筑更大优势;以海强链,在稳固产业根基上构筑更大优势;以海为媒,在深化跨江融合上构筑更大优势;以海提质,在促进人海和谐上构筑更大优势;以海惠民,在增进群众福祉上构筑更大优势。
崇川提出,激发改革驱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书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强调要接续实施“双招双引提质年、城市更新提速年、资源资产提效年、基层基础提能年”四大行动,具体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抓实体稳运行,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千方百计抓项目优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后劲;精准发力抓改革促创新,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更加精细抓建设强管理,持续提升主城品质;用心用情抓保障惠民生,持续擦亮幸福底色;毫不松懈抓治理提效能,持续筑牢安稳底线。
通州提出,干字当头,用心用力,以排头兵姿态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强调要坚持综合施策,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持项目为王,推动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坚持品质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发展;坚持共建共享,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以赴维护安全稳定。
海门提出,坚定扛起“当样板、做示范”的职责使命,不断筑牢“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推进“两项工作机制”“十二项专项行动”和“四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坚定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深入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更加积极主动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南通获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上月19日,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回顾总结40年发展历程,谋划展望新时代发展蓝图,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会上,南通开发区作全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新时代未来产业园产业规划、滨江湾概念性城市设计对外发布。
02 项目建设,潮声涌动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激发有效投资、拉动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半月来,全市各地签约、开工、投产潮声涌动,各大重点项目建设有序向前。
上月16日,总投资5.61亿美元的大宝理工程塑料(南通)有限公司在南通开发区开业。该项目为年产18万吨聚甲醛(POM)工程塑料的世界级工厂。项目全面建成后,南通开发区将成为全球同行业能耗最低、生产规模最大的聚甲醛(POM)工程塑料基地。
上月18日,江苏林泰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今年全国唯一当年申报、当年过会、当年发行的上市企业。林泰新材于2023年7月迁址落户到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湿式纸基摩擦片,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领域内的垄断。
同日,紫琅药谷开园暨首批项目入驻仪式举行。紫琅药谷是我市创新区积极打造“三谷一区”、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宝藤生物、百明信康等首批10个项目已签约入驻,努力为南通培育特色鲜明、要素集聚、配套完备、创新链条健全的未来生命健康产业生态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
上月18日,苏通科技化工反应及分离设备成套装备项目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6亿元。该项目可填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核心设备CCUS在环保细分市场空白。
上月22日,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入驻崇川区市北集成电路产业园的新址正式启用。江苏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崇川区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产业链红芯集成驿站、南京邮电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南通分中心正式揭牌。南邮南通研究院全力打造政产学研高度融合、在国内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地研究院,为南通建设现代集成电路产业示范区、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新地标。
上月25日,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米新材料项目签约落户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600吨生物层析介质和2吨手性药物分离纯化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国外巨头技术垄断,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03 南通“智”造,捷报频传
南通“好通”、向海图强。半月来,南通道路交通以及临港产业等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喜报频传,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上月16日,由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设计建造的新型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亚历山大·德·古斯茂”成功交付开航。该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最大储油量的新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移动炼油厂”。
上月20日,南通至无锡高速公路海门至通州段工程(南通绕城高速)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南通绕城高速起自海门区与S356省道交叉处,止于沈海高速公路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北接线交叉处新联枢纽,路线全长65.4公里。
上月24日,由上海振华重工为中交二航局建造的150米打桩船“二航长青”轮,在振华启东海工举行完工节点四方确认仪式,签署了四方见证相关文件,标志着这一“定海神器”正式完工。“二航长青”轮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打桩船。
上月26日,支撑着如东洋口港“产业港、能源岛”发展的第三条跨海“动脉”——黄海二桥正式通车。至此,洋口港陆岛交通正式迈入“三线并行”时代,黄海一桥二桥组成的主干道,与管线桥并架于南黄海之上,“链”接起千亿级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黄金动脉”。
上月27日,南通首条八车道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江苏省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全线建成通车。该工程东起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北枢纽,西止泰州市泰兴市广陵枢纽,是南通高速路网的“西大门”。项目建成对于提高沪陕高速公路运营服务能力、加强宁通城际间的沟通联系、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北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月29日,世界在建最大跨度悬索桥南通“八龙过江”中的第四龙——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迎来多个突破性节点,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突破“百米大关”,总高度“长”至125米,相当于42层楼高。南航道桥北锚碇率先开展底板施工,标志着“世界第一锚”从“向下扎根”转为“向上生长”阶段。
上月31日,“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风电并网,标志着全国首条“全寿命周期”零碳隧道取得实质性建设进展。
送别2024,喜迎2025,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南通各地举办了各类“跨年体验”演出、市集、美食节、烟花秀……涌动的人群、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把通城喜迎元旦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开启活力满满的2025。
人生如书,一页页翻过,让我们向前看,把崭新的故事写在2025年。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苗蓓
编辑:房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