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陆仁刚:服务三农 继续前行
发布者: 科技之窗 发布时间: 2024-08-14 09:45:44

陆仁刚是一个从事近40年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站长,是党的培养,使他成了江苏省劳动模范,取得了农艺师的技术职称。退休后,他加入了海门老科协队伍,并成了海门老科协理事。为了继续服务于三农事业,陆仁刚和家属开了个农资小店,并种植了一块二亩多地的特色瓜蔬科技园。通过这两个平台,展开了农业实用技术的咨询、示范和推广,努力做到退岗不退行,继续为农民增收服务,为乡村振兴出力。2013年,他的农资小店被海门老科协认定为“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站”,2023年,他种植的特色瓜蔬科技园被海门老科协列为“农业科技示范园”。

1.采取“问诊+出诊”,努力当好农民的庄稼医生。

有了农资店这个平台,来店购买农资或专程来店咨询农业实用技术的农民多了,有时还要排队。常有农民拿着农作物的病叶、田间出现的害虫前来咨询。春、夏、秋播种季节前来咨询的人特别多。有的农民不能拿农作物的实物来,就请陆仁刚到实地去看看,他也乐意帮助。陆仁刚所住的村是一个种植中药材的专业村,一位种植户承包了20多只大棚种植中药材,药苗还没有出土时就遇到了严重的草害,急得团团转。找到陆仁刚后,陆仁刚就到实地仔细查看,根据种植的中药材特性和药苗还未出土的实际情况,建议用触杀性除草剂先进行喷雾化除,结果效果十分理想,不仅省工节本,而且实现壮苗、全苗,为丰产高效奠定了基础。农民赵加林是个种植中药材的专业户,他种植了二亩多贝母,采取的是纯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邀请陆仁刚到他种植地指导,陆仁刚根据他田块的地力状况,建议实行“贝母+玉米/洋葱(或青毛豆)”,使贝母田每亩增收7000多元。目前,在的陆仁刚指导下,周围的农民大都采取了中药材与玉米、毛豆、西瓜间套夹种,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效益。

2.采取“引进+示范+推广”,加速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速率。

为了加快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为百姓增收作出努力。陆仁刚于2007年种了一块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科技小菜园,采取“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方式向周围农民展示。根据有关农业部门的介绍,陆仁刚先后分批引进种植了一些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品种。如:欧宝318番茄,中椒七号,海门青皮长茄,沈选七号毛豆,甜加糯玉米,K8马铃薯等20多种适新品种,为了让这些新品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他精心制定了一个种植规划:一是采取绿色防控,走生态绿色种植之路;二是采取简易、低成(节)本、高效、可复制,能实现提早收获的育秧与种植方式。先后示范了大(小)棚高效茬口安排、西(甜)瓜吊蔓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黑地膜、小烘棚、微滴管、黄板诱蛾、性引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增加了效益。经过陆仁刚的精心呵护,科技小菜园长势喜人,效益显著。周围邻居、家庭农场主、蔬菜种植专业户纷纷前来“取经”,陆仁刚除自家食用外,还送给他们品尝,得到了一致好评。陆仁刚便把这些优质品种的秧苗以及种植方法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周边农户,带领大家一起发展优质、特色蔬菜。现在陆仁刚的“菜农粉丝”越来越多。三星镇贤高村42组的困难户在陆仁刚的指导下,采用小拱棚栽培青玉米,仅130平方米的土地就收获了250斤的青玉米,去市场销售后,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这种方式已经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一种措施。

近年来,陆仁刚还从农业新品种的育种单位引吉了一些品种做适应性试验,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第一手资料。如今,陆仁刚的小菜园已经成为海门区老科协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站和海门区关工委贤高村青少年实践基地。它不仅丰富了陆仁刚的退休生活,延续了农技推广使命,还为现阶段老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继续服务于三农事业作了探索和实践。 (黄颂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