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吴兴宝虽然从教师岗位光荣退休,但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是他毕生追求的梦。他加入老科协教体分会后,更是心态乐观,不忘初心,一直活跃在公益一线。
关心留守儿童的“热心人”。吴兴宝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看到学校四点半放学以后,很多留守家庭的孩子无人照管,存在学习障碍或心理障碍,当即萌生了为留守儿童构筑学习场地的想法。他自费10多万元,开办了凤山村首个“家庭文化室”。2018年,老房子被征收后,吴兴宝又拿出一套152平方米的安置房,花费40多万元,打造了“梧桐心苑”工作室。
每逢节假日,“梧桐心苑”读书室便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里便是孩子们学习交流、增长知识的场所,也成为孩子们温馨的“家”。吴兴宝结合学校实际和本地民俗、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经典诵读、体育、音乐、手工制作、游艺娱乐、科普学习、社会实践等八大类10多项文体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的课外活动空间。他以红色经典阅读、心灵故事分享会等内容为主题,开展“好书乐在分享”活动。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感受书籍的魅力,感悟红色力量,传承红色血脉。科技兴趣课对孩子们来说吸引力更大。孩子们在吴老师的指导下经常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火箭身、色彩鲜艳的彩色卡做成火箭头和火箭翼……展现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科普路上的“不老松”。吴兴宝热心科普和理论宣传,从县城到乡镇,从社区到学校、工厂,只要有新的理论热点出现,他就会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主动宣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说身边事,讲新理论。近年来,他自编讲义、自研技巧、自创平台、勤耕不辍,形成了60多篇30多万字的宣讲材料。举办道德讲堂、庭院课堂、楼院讲坛宣讲200多场次,听众3万多人次。每次宣讲前他都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写稿、用心背稿,还准备PPT课件和视频材料。居民有感而发:每次听吴兴宝的宣讲,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2018年5月,省委讲师团团长许益军、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等一行来海调研观摩了他的《青春 磨砺 圆梦》主题宣讲现场。2019年11月19日,吴兴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室获中宣部点赞。2020年,他被评为海安市“优秀讲师”,成为海安市“百姓名嘴”骨干班学员。《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演讲录像参加全省阳光少年网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撰写的“弘扬爱国情,争当好少年”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精品教育项目”案例(2020年)二等奖。
文明实践的“志愿者”。近年来,吴兴宝以“梧桐心苑”工作室为平台,建立了20余人的红枫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协助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室24小时不关门,因此也被大家称为“百姓之家”。这里不仅是校外教育的辅导点,更是百姓学习充电的大课堂、建言献策的议事室,屋内总能传来阵阵学习讨论声,渐渐成为有高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共享式活动阵地。吴兴宝他主动穿上“红马甲”,积极开展牵手大学生村官、牵手年轻干部、牵手留守儿童、牵手青少年学生、牵手项目基地“五牵手”活动,开展“红枫青荷结对,文明实践同行”等专题活动,组织红枫志愿服务活动60多场次,受众2000余人次。吴兴宝还创办了“明理”调解工作室,实现了老干部服务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彰显了城市基层建设的“银发力量”。10多年来,吴兴宝辅导留守儿童6000余人次,帮助20多名“问题孩子”重回正道。今年 ,“缤纷星期六”志愿行创新项目得到南通市文明办好评,并予以立项。7月28日,参加南通市文明办举办创新项目大赛获91.8分。(吴爱华 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