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一生一事一甲壳

——记梁双林潜心甲壳素提取研究的事迹
发布者: 科技之窗 发布时间: 2024-12-13 12:29:15

梁双林系启东市老科协常务理事、江苏双林海洋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日前,江苏双林海洋生物制药公司收到来自美国药典标准委员会的一封感谢信和证书,信中说:表彰双林海洋生物公司在提供候选文献和参考标准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些标准在2023年达到了重要的里程碑,为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一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启东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公司董事长梁双林。从当初三十而立,到如今的耄耋之年,梁双林秉承“让甲壳素造福人类”的坚定信念,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始终坚守甲壳素的提取研究和新品开发。其创办的双林公司先后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省科技攻关项目、火炬计划、星火计划。

潜心研究,只因情怀炽热

梁双林,启东吕四人,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亲眼目睹了海边甲壳成堆,腐烂、腥臭,污染环境。梁双林说:“真希望能有一天‘摆脱’这个味道。”

1973年,农牧渔业部领导来启考察,了解到吕四甲壳围村的情况,当年,就在启东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甲壳素生产厂,派出专家驻厂指导,开展甲壳素的提取研究,并用于印染部门的染料,解决污染问题。从废物到宝贝,甲壳变身染料。这一消息轰动当地,群众拍手叫好。

1992年刚满34岁的梁双林被任命为厂长。也从那刻起,他的心里就默默立下一个心愿:“矢志造福人民,不仅要解决污染,还百姓一个干净,还要让甲壳素造福一方。”梁双林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属。此后的32年里,梁双林,奉之为圭臬,无论身份怎样改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身体力行,矢志不渝。

勇于担当,只因使命在肩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三十多年来,面对新品研发、市场瞬间变化的重重困难,梁双林以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从初创时的甲壳素提取,到产品品牌的创建,再到生物医药的开发,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不断打开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稀土已经在农业领域应用,但效果不稳定,是否将甲壳素与稀土元素结合应用在农业上。”1983年,正在南京大学学习的梁双林带着这样的设想,与自己教授开启了课题研究,并成立科技小组,在启东当地的水产养殖公司进行试点,当年试点公司的水产产量、品质、口感不幅提升。1987年,这一成果获得了江苏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评为稀土农用推广一等奖。这一年,梁双林也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南通市科技功臣。

“我们的甲壳素出口美国只有36万元/吨,而美国市场价高达1050万元/吨。跟美国相比,我们这个只能算是原料价了。”1997年,梁双林赴美考察,“这个打击太大了,我们那么辛苦,钱全给人赚了。只有品牌,才能被消费者在眼花缭乱的产品里偏爱;只有品牌,才能在和供应商的谈判中拥有优势……”。于是梁双林决定自创品牌。1998年10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第6要素几丁聚糖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正式开启了“第6要素”这一品牌的发展之路。

从产品到品牌,无异于一次艰难、惊险的飞跃。梁双林的品牌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美国“人体酸碱体质理论”之父罗伯特·欧·杨因诈骗被美国法庭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对酸碱理论持赞成的梁双林也一时登上热搜,成为大众焦点,甚至影响到公司生产的第6要素在市场上的信任度。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浊者自浊,清则自清。面对品牌创建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挫折,梁双林仍然心无旁骛、潜心研究,致力于开发更多的产品,造福社会。2008年,同江南大学联合承担国家“863”项目生物酶法制备氨基多糖,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重大项目经费资助。2010年,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用离子交换制备的硫酸氨基葡萄糖氯化钾获得成功,2012年经国家食药局批准,正式投入市场。2019年,梁双林和他的合作伙伴完成了整个硫酸氨基葡萄糖氯化钾研究,实验证明,用钾盐代替普通食盐可保护心血管,减少死亡风险。目前,该项成果已被国家药监局认证为创新仿制药,2022年,临床试用……

科研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水滴石穿才是正途。梁双林说:“三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个产品,是因为使命在肩,要对社会负责。”

不懈推广,只因践行信念

双林公司生产的甲壳素,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水产、医药等领域,不但可以加快相关品种的生产速度、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服务农业、渔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综合利用价值。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梁双林致力于新品的推广,让甲壳素更好地服务社会,走进千家万户。

1351植物营养素,是梁双林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是从甲壳中提取的,能够补充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被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第1号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产品提升品质,增加产量,作用明显。然而,手中无典型,说话没人听。梁双林的烦恼就是启东市老科协的工作目标。为了帮助推广1351植物营养素,启东市老科协组织农业分会的会员实地调研,免费试种,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点农田的产量比往年平均增长10%以上,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富硒产品要求。在启东市老科协的协调下,启东市农业农村局把“1351植物营养素”推广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启东市科技局将其列入年度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推荐申报国家“火花计划”。目前“1351”在启东市及华东、华中地区广泛推广,面积达60万多亩,帮助农民增收近3个亿。

为了推广第6要素,梁双林还通过免费试用、限时特价、主题套餐促销方式,进行品牌打造推广。梁双林说:“甲壳素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今后,将继续研发甲壳素新品,更好造福人类健康,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因为这是我的信念所在。”

(周兴 陈永生整理)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