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好“南通进一步促进紫菜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课题,6月27日,南通市老科协副会长兼农业农村分会会长范袁斌、南通市老科协副会长兼发改分会会长黄元宰、南通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秘书长倪建忠等一行赴江苏省紫菜协会调研条斑紫菜养殖情况。
江苏省紫菜协会是由我省紫菜生产加工骨干企业牵头发起,同业经济组织和相关单位自愿加入,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实行“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的原则组建的民间组织。近年来,江苏省紫菜协会逐步建立了优质条斑紫菜育、养、加、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积极引进紫菜新品种、新技术,对紫菜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完善销售网络、完善检测手段等方式,优化了紫菜生产环境,提高了促进了紫菜产品质量,紫菜市场有序竞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省紫菜协会会长、原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二级研究员陆勤勤介绍了南通市条斑紫菜养殖的历程。他表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启东、如东开始了条斑紫菜的人工栽培,但由于加工水平差,产品质量差,无法出口,养殖规模受到制约。到八十年代开始通过世行贷款项目,引进日本一次加工生产线,并对加工机的仿制、升级、改造形成国产加工机组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先后突破人工育苗、冷藏网、加工机械等关键技术,已形成了覆盖种质保存、新品种研发、种苗培育、海上栽培、产品加工、市场营销、标准化管理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条斑紫菜是我国水产品中单一品种出口最多的品种之一,南通的紫菜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紫菜养殖解决了海上渔民的转产转业、丰富了渔民的钱袋子,同时也是海上绿色粮仓、碳汇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紫菜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紫菜产业中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知名度,其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普遍认可。
南通市老科协会员、省紫菜协会秘书长戴卫平介绍。南通紫菜产业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优势,在规模效益、生态贡献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为我国条斑紫菜的核心产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2024-2025年度全市紫菜海上栽培面积10.24万亩,产量12.13亿张,加工机组186台套,亩单产11846张,单张最高价0.735元,创历史最高价。但由于栽培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大气环流影响)、养殖空间受限、市场竞争、养殖成本及劳动力制约、内卷式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产业发展面临挑战。南通紫菜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支持,从业者共同努力,从项目用海、农机补贴、互助保险、海上牧场建设等政策支持,从良种良技推广、紫菜深加工、团体标准确立、企业品牌建设、从业人才培养,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南通的紫菜产业打造成长三角蓝色经济产业的标杆、海上的“重要粮仓”、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课题组将根据调研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与。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副站长朱赟杰参加调研活动。
(南通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倪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