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南通市老科协交通运输分会在会长顾才群的带领下,联合通州湾港口管理局相关领导组成调研组,走进江苏海力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力装备”),围绕 “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港口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生产一线,与企业负责人、港口管理部门展开深入交流,为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调研组一行首先参观了海力装备智能化生产车间,实地观摩了海上风电装备核心部件的全流程制造场景。在5G智慧焊接车间,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操控系统演示了大兆瓦单桩塔筒的自动化焊接工艺,搭载的激光视觉检测系统可将焊缝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重型装备喷涂区,高达120米的海上风电单桩正在进行环保型粉末喷涂作业,其千分之一的垂直度控制精度,使其成为国内首批通过 DNV-GL 认证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2024年该产品入选“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名录。
座谈会上,通州湾港口管理局局长张国成详细介绍了 “党建引领、政企协同”的创新服务模式。自2020年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通州湾港口管理局成立 “港口执法建设联合党支部”以来,双方以“通州湾大港建设执法教育服务基地”为载体,创新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为企业提供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海力装备总经理许世俊对交通运输部门的服务表示感谢:“从码头建设的质量监管到大件运输的全程护航,联合党支部的同志们用‘铁脚板’走出了‘心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在通州湾的发展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顾才群会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要在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中当好“三个先锋”:(一)以智能化为引擎,当好产业升级“赋能先锋”。建议加快通州湾港区智慧物流调度中心建设,整合北斗定位、5G通信和AI算法技术,构建“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海上运输”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大件运输路径规划、装卸作业调度的智能化决策,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推动无人机巡检、无人船监测等新技术在港口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打造“数字孪生”港口监管体系。(二)以绿色化为导向,当好低碳发展“示范先锋”。推动建立港口岸电设施共享机制,在海力装备等重点企业码头率先实现全电作业,预计每年可减少船舶燃油消耗1.2万吨,降低碳排放3.5万吨。探索“新能源装备制造+港口绿色能源供应”的循环经济模式,利用海上风电项目产出电力反哺港区生产,构建零碳港口示范场景。(三)以服务化为宗旨,当好营商环境 “护航先锋”。提议设立每月15 日“港区企业服务日”,由交通、港口、海事、海关等部门联合驻点办公,实行“一企一策” 精准服务,现场解决企业在运输审批、资质办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痛点问题。深化“柔性执法”理念,建立企业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对合规企业实施“免检免扰”,对新兴领域给予“观察期”指导,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此次调研是南通市老科协“助力企业创新”专项行动的重要实践。随着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的加速推进,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更精准的服务、更创新的机制,助力海力装备等龙头企业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深蓝海洋”。
(市老科协交通运输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