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多维发力抓推进 助推振兴有成效----如皋市老科协白蒲分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者: 如皋市老科协 发布时间: 2025-07-30 14:52:20

今年以来,如皋市老科协白蒲分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调研筑基、平台搭建、服务创新”的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科技兴农、产业融合、科普宣传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四个方面:

一、扎实开展结对活动,推动技术服务到一线

白蒲分会注重发挥老领导、老专家的经验优势,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一是会员进百村结对。组织十名老领导分别与斜庄、文著、林梓居、蒋殿、顾岱、塘堡、蒲西、康庄、朱窑、桥口等十个村的党总支书记结成对子,帮助指导村级发展和治理工作。

二是由分会与桥口村、会长与村第一书记双结对。协助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是专家与大户结对。组织农业、渔业、果树等方面的专家与种养大户结对,提供技术指导。比如:农技专家章广庆指导周小峰种植3000亩水稻;渔技专家徐家林指导练炳元养殖100多亩淡水鱼;枇杷专家徐钧指导金荣富管理4亩枇杷园。通过这些结对帮扶,真正把技术送到了农户手中。

二、积极办好富民大讲堂,拓展科普宣传新渠道

他们把“富民大讲堂”作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平台,上半年共举办了四期培训,覆盖范围不断扩大。4月份,在如皋市汇沣家庭农场组建了“农技推广蒲惠服务站”,组织全镇80多名种植大户参加水稻栽培技术培训。4月底,在桥口村举办小麦后期管理技术现场培训,针对干旱天气,面对面讲解应对措施,参加群众达80多人。5月中旬,组织41名养鱼户集中学习现代渔业养殖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还组织10名种植大户代表前往金湖参加长江中下游小麦高产品种观摩会,开阔眼界、学习经验。通过这些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增强了发展能力。

三、建设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上台阶

他们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依托如皋市汇沣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545亩,配有1550平方米粮食烘干中心),建立了“农技推广蒲惠服务站”。面向全镇100亩以上种植大户提供全过程服务,包括技术咨询、品种推介、机械作业、矛盾调解、销售对接等。首批签约服务对象33户。今年夏收期间,累计代收割小麦2450亩、机耕2100亩、机插秧2180亩,烘干小麦980吨,协调销售小麦300吨,调处界址、机耕路及灌溉用水等矛盾4起,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围绕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恒孚稻米农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规划建设“白蒲镇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该项目吸纳近400户农户入股,覆盖种植面积3000多亩,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总投资330万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园区建成后将辐射全镇26个农业村,带动有机稻米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培育南通鑫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特色养殖示范基地,主要从事纯种实验用比格犬繁育,为科研单位和高校提供动物资源。基地占地18000平方米,现有种狗446只,幼狗和待售狗2200只。该项目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四、深化农技渔技服务,擦亮服务品牌

他们始终坚持“服务到户、技术到人”的理念,擦亮“手把手·心连心”服务品牌,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在农技服务方面,他们围绕“提高质量、扩大领域、把握农时”三个重点,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今年科普宣传周期间,组织10名会员深入26个村设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站,发放《2025年白蒲镇水稻栽培技术预案》1500份,内容涵盖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多个环节,帮助农户掌握关键生产技术,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在渔技服务方面,他们探索推行“咨询服务心连心,渔技传授手把手”的签约服务模式,每个村选定2至3户养鱼大户签订服务协议,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今年共签约服务养鱼户38户,科普周期间组织41名养殖户开展集中培训,并派出8名渔技人员走访12户养鱼户,实地解决问题,受到群众欢迎。

白蒲分会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力争把“农技推广蒲惠服务”做得更实,并打造成有影响力的示范品牌,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为建设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新白蒲作出新的贡献!

(如皋市老科协白蒲分会 季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