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南通市老科协、南通市青科协首批“青蓝结对”签约仪式在南通规划馆报告厅举行,28对57人现场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江苏省老科协副会长、南通市老科协会长黄卫成,南通市青科协会长、南通大学副校长华亮出席并讲话。
仪式上,老科技工作者代表、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副会长张庆国,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南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徐一鸣分别发言,交流了对“青蓝工程”的认识以及结对共建工作打算。
华亮会长在讲话中上介绍了南通市青科协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青蓝结对”的目的意义,对市青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担当“三重角色”的殷切希望,一是心怀“国之大者”,做科技报国的“追光人”;二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做科技自强的“排头兵”;三是传承“科技薪火”,做科技攻关的“接力者”。他还指出做科技工作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利用好、结合好、学习好老科技工作者们的先进经验,加速青年人才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为南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黄卫成会长充分肯定、诚挚祝贺签约成功,对“青蓝工程”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凝聚共识,深刻理解“青蓝工程”的战略意义。本次“青蓝结对”活动是市老科协、青科协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深化实施“青蓝工程”的具体行动,旨在通过拓展老青科技工作者“传帮带”平台,让老专家的“金点子”“好经验”转化为青年人才成长的“加速器”,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二是精准对接,全力提升“青蓝结对”的共建实效。青年人才要主动“亮需求”,把自己在技术攻关、创业创新、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困惑和需求摆出来,虚心向老专家请教。老科技工作者要精准“开药方”,深入了解青年的特点和短板,量身定制共建方案,同时,要宣传结对共建中的典型事迹,讲好“青蓝故事”,打造南通名片;三是强化保障,着力构建“青蓝工程”的长效机制。各单位要按照共建协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机制和管理模式,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积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发展氛围,共同谱写“青蓝相济、薪火相传”的新篇章!
仪式由南通市老科协副会长魏钦稳主持。南通市老科协副会长范袁斌,南通大学团委副书记施玮、葛明政,南通大学离退休党工委副书记王磊,市老科协相关分会、市青科协相关专委会主要负责人,“青蓝结对”相关老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南通大学相关老科技工作者出席。
仪式后全体人员参观了南通规划馆。
(市老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