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如皋市老科协副会长杨建军,与农业农村分会会长李明光、原市蔬菜办主任(推广研究员)李建、原市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李百忠,赴“双结对”帮扶村——白蒲桥口村开展实地调研与产业指导。南京大叔家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燕应邀参加。白蒲分会、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及农产品生产业主,陪同老专家们走遍田间地头,以专业力量为桥口村破解发展难题,注入“银发智慧”与实干动能。
聚焦产业痛点:精准把脉桥口村发展诉求
去年,如皋市委组织部与市老科协确定,20位老科技工作者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已经精准梳理出桥口村当前面临的核心发展瓶颈:
种植结构单一:村内330亩种植大棚长期以“上海青”单一品种为主,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养鸡大户鸡蛋积压、蔬菜销路狭窄,优质农产品“藏在田间难出村”;基础设施滞后:村内部分道路未硬化、一座桥梁存在安全隐患,制约产业运输与村民生活;品牌价值空白:5100亩富硒水稻基地虽有天然优势,却未形成有机品牌与规模化产销体系。
第一书记孙松上报市老科协作为需要助力的难题。针对这些痛点,专家团队服务上门,“一对一”制定解决方案,从品种改良到渠道拓展,从品质提升到基建升级,实现“实打实”帮扶、“手把手”指导。
破局种植单一:多元品种+示范引领,激活土地效益
李建研究员在大棚调研时指出:长期单一种植不仅容易引发病虫害,还会因市场供需波动导致收益不稳定。结合桥口村土壤条件与种植基础,专家团队提出“品种多元化+示范田引领”的破局思路:
优选替代品种:推荐增种苏州青、矮脚青等抗逆性强、市场需求大的叶菜品种,丰富种植结构,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借鉴成功经验:李明光介绍,如皋市下原镇已通过种植蘘荷、多品类绿叶菜实现亩均增收20%以上,桥口村可直接借鉴该模式,盘活现有330亩大棚资源;
细化推广方案:由市蔬菜办免费提供种子种苗,老科协专家定期驻点指导,先行建设5亩“品种改良示范田”,待技术成熟、收益见效后,再逐步向全村种植户推广,确保“不盲目、不冒进,稳收益、稳民心”。
打通销售堵点:线上线下融合,构建产销闭环
“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是制约村民增收的关键。”针对桥口村农产品销售难题,专家团队结合多地成功案例,提出“多元渠道+企业对接”的解决方案:
创新线上模式:借鉴二道河农场“拼多多网上商城+直播带货”经验,建议桥口村探索“互联网+农产品”路径,通过短视频科普种植过程、直播田间采摘,打造“看得见的新鲜”,实现农产品“云上突围”;同时联动社区团购平台,开展“以销定采”,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对接龙头企业:供应链公司杨总现场表态,将为桥口村量身定制“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方案——若蔬菜品质达标、鸡蛋供应稳定,公司将通过成熟的商超渠道(如连锁超市、生鲜卖场)与线上销售网络(如电商平台、社群营销),实现“直采直供”,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明确升级方向:针对养鸡项目,专家团队建议先从“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入手,更换高品蛋鸡品种、建立标准化养殖流程,待产品品质达标后,再与供应链企业深度对接,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完整链条。
夯实品质根基: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也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李百忠从土壤改良到质量管控,为桥口村制定全链条品质提升方案:
土壤改良提肥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石灰氮太阳能消毒技术”,有效减少连作障碍(如土传病害、土壤板结);同时普及生物菌肥使用,逐步降低化肥、农药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从源头提升蔬菜、水稻品质;
质量管控建体系:建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从种子、化肥等投入品采购,到种植过程管理,再到产后抽检,全程记录存档,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生长档案”,确保“吃得放心、买得安心”。
做优水稻产业:“以销定产”+品牌打造,释放富硒优势
桥口村5100亩水稻基地坐拥“富硒土壤”天然优势,专家团队认为其发展有机大米产业潜力巨大,为此提出“精准产销+品牌赋能”策略:
创新“以销定产”模式:杨建军分享如皋市优质农产品推广经验——通过“OEM生产+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体店体验”“自主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三步走战略,先锁定订单再组织生产,避免“丰收不增收”;桥口村可先对接企业、单位食堂等批量采购客户,再拓展零售市场,形成“订单式生产”良性循环;
强化品牌建设:建议桥口村大米尽快申请“有机产品认证”与“地理标志保护”,挖掘“富硒土壤”“生态种植”等特色,讲好“桥口富硒米”品牌故事(如拍摄种植纪录片、举办稻田文化节),通过线下展会、线上宣传提升知名度,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升级。
升级基础设施:建高标准农田+路桥改造,筑牢发展根基
专家团提出“没有高标准农田,再好的农产品也难保好收成;没有好的基础设施,再好的产业也‘走不出去’。”市老科协已经邀请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第一书记进行了专题培训。桥口村有近万亩耕地,发展空间很大。要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选择便于连篇耕作的地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围绕相关地块改善路桥条件,保障村民出行与农业生产运输安全。
此次如皋老科协专家团队深入桥口村帮扶,是“银发生辉献余热”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如如皋市老科协会长严世斌所说:“老科协的专家们虽已退休,但仍心怀热忱、术有专攻,我们愿以专业所长帮助乡村破解发展难题,为如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季鸿雁 陈大明 杨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