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摄影书法 >科技普及
曲塘:重彩涂抹,怎一个红字了得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6-08-04 17:17:13




红学文化,浓郁教育氛围造就深厚文化底蕴


“他们在曲塘的街道上快步前行,队伍整齐。老师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维持秩序,确保学生安全通过。整个队伍犹如一条彩色的长龙,蜿蜒前行……”


这是记者前往曲塘采访当天,正值曲中附中学生前往曲塘中学考点参加中考。考生排着整齐的两路纵队,快步前行。这群同学的脸上,有兴奋,有沉思,时不时还从队伍中传来爽朗的笑声。一名名考生从记者身边擦过,让记者感到这些考生心中的淡淡自信。


曲中附中校园一角。


据带队老师介绍,所有中考学生一起从学校走进考场,是该中学的传统,一路上,送考老师护在学生左右,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在曲塘镇内转了几圈,记者看到多家中小学校,深刻感觉到曲塘对教育的重视。据曲塘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曲塘是南通地区为数不多的在镇这一级中具有完备教育体系的中心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等一应俱全。其中双楼中专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曲塘中学为省重点中学。


红学公园。  记者黄哲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不是黛玉在葬花,这是曲塘小学高年级部在曲塘红学公园里开展“‘晓晓’红学讲堂”。


曲塘人赵志刚说:“曲塘出了两个有名的红学专家,即蒋和森和何永康,蒋和森是地道的曲塘人,何永康曾在曲塘中学就读,为了让红学文化深入人心,为了让前辈们的研究精神能继续传扬,所以就有了眼前的红学公园……”


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女子群舞《莲花落》。


红学公园坐落在中心南街南段道路西侧,入口向东,为开放式。入口处正中地面上用青铜浇筑成一本翻开着的古卷,看似是《红楼梦》古本,实际上是公园的简介和布局图,新颖别致,颇有文化创意。


现在的红学公园,除了很多人因为《红楼梦》慕名而来外,更是周边居民夜晚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海安花鼓。


刚刚结束的2016高考,省重点中学曲塘中学674人参考,本一达线270人,达线率40.1%;本二以上达线629人,达线率93.3%,成绩优异。


教育推动红学,红学激励教育。教育氛围如此浓郁,造就出曲塘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


红色历史,革命先烈在这里奋勇拼搏


曲塘镇古代沟塘如网,河道曲折,所以谓之“曲水”,据传镇亦因此得名。公元前195年,西汉吴王刘濞开凿上官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从此生生不息,日夜流淌。而古代的曲塘,正好处在古运河江汛与海潮交汇回旋之地。


上世纪30年代末,曲塘镇一度成为苏中地区重要的粮油集散地,一时有“银曲塘”之称。



鸟瞰曲塘镇。


史料记载,当时曲塘的粮油市场已高度成熟,1938年到1939年期间,小镇上的粮油行有140多家,油坊和糟坊也有数十家。按照小镇当时的规模,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密集分布着这么多的店铺,其繁荣程度,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曲塘的繁荣,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四军在曲塘,先后和日军、伪军、国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苏中七战七捷,曲塘就是其中一捷的主要战场。战争期间,由于敌伪到处设立关卡,收取捐税,曲塘镇的粮油业迅速衰败,店铺关闭,商贾四散,闻名一时的粮油集散地转瞬即逝。


曲塘放心消费一条街。


现住在曲塘镇上83岁的金赛英老人,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那时小镇上可繁华了,前面粮油店,左边是烧饼摊,河里都是船,人就更不要说了……”


今天的小镇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当初作为店铺的房屋,前店后屋的格局,让我们忍不住想像当年这里有着怎样的热闹繁华。


老工匠在制作龙灯。


在曲塘革命历史史料馆中,一面烈士墙吸引了记者驻足。


土地革命以来,一共311位烈士,为曲塘,为新中国献出了生命。他们大部分人牺牲时正值豆蔻年华。据史料馆工作人员介绍,曲塘的中小学生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拼搏精神,是曲塘人的魂,也在曲塘代代传承。


红旗飘飘,勇当南通市中心镇建设排头兵


有了文化和传统,曲塘的经济和民生的发展,就有了底蕴。


郭桓林,曲塘镇刘圩村老党员,退休前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


说起曲塘的经济和民生,郭桓林印象最深的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八个字。


双弘纺织高科技车间一景。


老郭说,曲塘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务农人口占大多数。改革开放后,曲塘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集聚发展,成为海安县的工业重镇、工业强镇,现在的曲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工厂务工,很多人走上创业之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说,是曲塘的工业发展,将农民生活带入了小康。


联振重工,一家专业生产和开发振动机械、输送机械、环保设备等装备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产品除在国内畅销外,还出口至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而这只是曲塘全镇400多家工业企业的一个缩影。


联振重工的生产车间,工人冒着高温作业。 记者黄哲


“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成功评为省创新型试点镇”……这一系列的成绩,除了相关部门的努力外,与曲塘多年沉淀的工业底蕴,老百姓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与肯定,密不可分。


老百姓富了,生活条件也慢慢改善起来。


老郭对记者说:“我是从农村草房、瓦房、农民集中区别墅一步一步升级过来的。”


对于自己现在的农村小别墅,郭桓林十分满意:“农村以前住得比较散,就算是串门,也不频繁。现在住在农民集中区的小别墅里,大家都在一块儿,串串门,谈谈闲,练练身骨,日子过得蛮舒心的。”


曲塘镇街景。


至于生活质量,农民集中区社区化管理,医院、学校、超市、公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个都不少。


“现在生活更方便了,数字电视、数据网络都全的,过去和现在那是没法比!”


曲塘镇党委书记张英来表示:曲塘的小城镇化建设很早,也很快。镇党委和政府长期将曲塘作为小城市进行管理和规划。其中曲塘中心镇建设在全市范围内连续三年夺得第一,其他荣誉就更多了。


曲塘镇重大事项群众参与决策。


张英来说:“曲塘城镇建设重要的是规划,是规模,是品味,规模上去了,品质上去了,城市的内涵就上去了。”


采访过程中,记者已经数不清听到曲塘有过多少次“在南通范围内第一”“各种指标全市前列”了。如果一种称号,一个荣誉能化作一面红旗的话,曲塘的成绩已经是“百旗招展,千旗飘飘”了。


采访的最后,张英来总结:“曲塘的目标,是勇当南通市中心镇建设排头兵,是打造苏中产城融合示范镇、江苏宜居宜业新型小城市。”


曲塘镇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属千年历史名镇,地处南通市与泰州市交界处,曲塘镇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南通首批19个中心镇之一。


曲塘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金姜堰、银曲塘”和“卖不尽的西北,买不尽的东南”之美称。


曲塘美食文化。


5年来,曲塘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环境优美乡镇,列入全国重点镇,荣获全国文明镇,在企业党建、计生工作、五保供养、文化建设、教育、社会事业等方面,共获得国字号荣誉8个,省级荣誉15个。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中心镇综合考核第一名。


十三五期间,曲塘将围绕“强富美高”新目标,打造新型镇级小城市、通盐泰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集中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转移的承载区,体制改革创新的实践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示范区。